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南寮漁港騎乘心得

這次去南寮漁港,Corey給自己幾項功課,輪車、團進團出....請參見原文
團進團出有做到,但後半段輪車還是破功。騎乘距離很長,大家都累了。
幾項心得,做為下次騎車的功課。

邀請勇腳一起騎車
為了要跟上,會比自己騎的強度要高,這樣練習的成果也較大。
不勉強,不期望下次就能跟上,但一次比一次跟得久。

這次跟著勇腳一起騎觀察到幾件事:
踏頻很高,超過90次/秒。
輪車時很積極,領騎者不是靠右慢下來,是第二人主動上前接替位置。
領騎時間較短,三人約10秒左右。

愛迪生說 : 天才是一分的天份,加上九十九分的後天努力。
沒有1分的天份,99分的後天努力也無法成為天才。
努力與達成目標的比例也沒有關係,不是你努力99分就會達到99%。1分天分可能就有80%了。
騎車天分佔了很大的比例,跟不上不需要有挫折感。



不要騎那麼遠了
173KM是Corey單日最遠里程數。距離太長需要在中午騎車,烈日是Corey的罩門,氣溫高就軟掉了。
下次規劃100KM以內,4小時以內往返。
距離短,強度可以拉高。



縮短騎乘時間,增加休息次數
強度拉高,保持在35接近40km/h,把均速提高。這樣一來可以一小時休息5~10分鐘。
讓騎車的時候都是努力的騎,讓回程也能保持強度,不要越騎越慢。



跟上,心態>技巧>體力
高迴轉用心肺來騎會比靠肌力大力踩要來得 "快" 、"久"
只要能黏在後面就可以更輕鬆,放棄只會騎得更累。
如果靠肌力騎,40km/h 時速維持不了太久就掉隊了。



散熱
不要戴頭巾,用水壺往安全帽散熱孔澆水。
頭部耗能多,散熱不易,澆水散熱有助體能維持。



鋼管車好像不錯
大任這次騎銅焊雷諾525鋼管車,看來效率提高了,平路車重不是太大的問題。
Corey試騎時,也發現鋼管Q、有彈性的特性,似乎值得一敗。



中秋節過後再來約騎。這次要約到阿琦跟Oracle來幫忙破風,讓Corey這肉腳騎得快一點、強度高一點。

2 意見:

Unknown 提到...

中年人想靠優良的機械性能來提升整體表現,
有點好笑,
但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,

最近,忘了哪一期的商業週刊,
有篇文章寫到有關庸才
與天才平時練習的時間,
它舉出幾個各領域的頂尖好手,
事實就是天才平日練習的時間
比較庸才多出難以想像的倍數,
相信我們週遭大多數人和自己都是天生庸才,
我後天之所以還是庸才是因為我缺乏練習,

Unknown 提到...

回 wang :

找個早上來騎鰲峰山吧!好久沒騎了。
試試看鋼管爬坡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