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rey 先前有兩雙慢跑鞋,定價都在三千元左右,但是都是換季特價的時候買的,折扣很多,買價約千元出頭(Corey專挑便宜貨,只在outlet買東西,小氣鬼)。一雙是愛迪達二級輕量練習/比賽鞋,另一雙是紐巴倫的比賽鞋。
那時還沒開始跑步,就當作是日常穿著,走路、散步、逛街兩雙輪流穿。(當時根本不知道買的是什麼鞋,就是挑便宜買,練習鞋早就被行家挑走了,就Corey這笨蛋買比賽鞋。)
覺得很輕、很透氣、很好穿。
一開始跑步時穿愛迪達,跑沒幾次,鞋底腳掌外側磨壞了。(其實原本就快要壞了)
換比較新的紐巴倫,跑沒50公里,鞋底又磨出不同的顏色,而且膝蓋外側會痛。
有腳踏車運動的經驗後,我很快的就發現不對勁,一定有哪裡弄錯了。(這講得很忠肯,如果運動時覺得會痛,一定哪裡有問題。no pain no gain 是專業教練在旁邊喊的口號,初學者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,不要搞錯了,以為愈痛愈有訓練效果)
看些慢跑書及網路搜尋後,確定元兇就是鞋子。
腳沾濕踏在水泥地上,留下的印子可以顯示出你的腳型。
我想買美津濃的鞋子(亞瑟士的鞋型分類更詳細,但是好貴,美津濃評價還不錯,主要是價格平一些),在官網上找到的資訊如下圖 :
我是高足弓,而且會外翻。適合一般型或是支撐型的鞋子。
(淑娟是低足弓,會內翻。適合支撐型或控制型的鞋子。)
由於沒有經驗,所以我選擇先試試看一般型。
接下來要挑型號。大略可以分成 :練習型,練習/比賽兩用,比賽型。
練習型的底比較厚,軟,重,耐磨,壽命長,可以穿很久,保護膝蓋,比較便宜。
比賽型的鞋底薄,硬,輕,不耐磨,跑個幾次比賽就要換,貴,因為彈性較好對膝蓋受力大容易受傷。
練習/比賽型介於兩者中間,可以視為預算較低的比賽鞋,其實並不適合練習。
由於有點年紀了,練習就選最保護膝蓋的 Wave Ultima

我懶得去台中買,詢好價後就在清水鎮一家頗有名氣、老字號的運動用品店,是美津濃的經銷商。(清水人都知道是哪一間)
一進店,我就要求看型錄,老闆娘碎碎唸 "型錄上不一定有",但還是翻出來。(這幾年Corey現在的耐性好一點了,以前碰到這種態度會半句話不吭就走了,現在則會耐住性子笑著麻煩她拿出來給我參考)
型錄只有照片及型號、價錢。沒有產品分類及特性。(型錄沒有鞋型的分類,店家連型錄都沒再看了,有可能會知道什麼一般型高足弓的差別嗎 ? 當然不會知道,店家賣的是產品,賺的是價差,想要專業及服務那就來錯地方了,百貨公司專櫃也好不到哪去,但是銷售員年輕漂亮多了。)
沒關係,我有做功課,指明要 Wave Ultima。幸運的,有存貨,價格差距剛好是油錢。順利的買到了。(進店前,我完全沒有指望店家會有任何專業的推薦,更不敢奢求店家會了解他們所販賣的產品,必須自己搞清楚要什麼)
跑了幾次,嗯,果然膝蓋不會痛了。比較軟,吸震,彈性較差,感覺速度較慢,又重。
重點是,這才符合我的需求。
比賽用的鞋子運用了高科技所研發的材料製作,講求輕量,效率。設計者假設使用者也是專業的跑者。
價格比較貴是當然的,但是,有比較好嗎 ?
比賽用的鞋子不講究壽命,因為壽命通常與輕量、效率牴觸。可以撐過幾次比賽就足夠了。
比較高級的比賽鞋有比較耐用嗎 ?
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"沒有"
用沒幾次就壞的東西可以稱作是高級、好 而且貴得有道理嗎?
可以的。端看使用者的用途。
比賽用的鞋子等級較高,比較貴,壽命短,容易壞,不舒適,重量輕。
練習用的鞋子等級較低,較便宜,耐操耐磨,舒適,比較重,保護膝蓋不受傷。
像Corey這種初學肉腳穿了比賽鞋就差點膝蓋受傷了。(這是Corey自不量力,不能怪鞋子)
不過.....這次買練習鞋折扣不夠多,算起來比較貴。
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11速的頂級鏈條爬幾次上坡就踩斷了。這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。
11速頂級的鏈條強度及壽命不會是頂級,只有價格、科技是頂級。
確認需求,符合需求就好。
再補充說明我的看法 :
需求 ,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三者平衡下的結果。
所以就算兩個人目的相同,所決定出來的需求也未必相同。
以騎單車為例,目的是運動、好玩、休閒。一台捷安特通勤車可以符合需求,三五萬元的單車也符合需求,十萬元的單車也符合需求,就算在車上鑲鑽石也符合需求。
移動零壹單車板上有人PO了一台競賽等級的公路車,光是輪組就要價10萬,就有人酸車主太肥。
這就不對了,人家有錢關卿底事,太肥又是吃了你的便當嗎 ?
車主PO文也沒有酸騎通勤車的車友,只是展示自己需求的成果。
又有人騎通勤車去參加活動,還酸說巴過幾千萬的腳踏車。
這就不對了,別人依自己的需求買車,依自己的能力騎車,你自己也是這樣的,也沒人說你不入流。
騎在你後面就中槍,怎麼沒想想看有好幾億元遠遠巴過你勒!
選擇自己的需求,也應該要尊重別人的需求。
再補充 :
需求 ,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三者平衡下的結果。
所以就算兩個人目的相同,所決定出來的需求也未必相同。
決定出來的需求看似相同,但兩人的目的未必相同。
每一個需求都是唯一的。
入門最受青睞的捷安特TCR鋁合金公路車,購買者眾多,滿街都是。
這些人的決定都一樣,但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都不一樣。
有人拿零用錢的零頭來買,有些人則存了好幾個月。
有人挑選適合的尺寸,以競賽的大落差為設定,每天辛苦練車。
有人挑大一號,只為縮短落差。想要輕鬆騎,卻選擇競賽車架。
有人道聽塗說隨便買,有人做足功課細心比較。
有人當臻品細心呵護,有人則當成練習車猛操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