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南寮漁港騎乘心得

這次去南寮漁港,Corey給自己幾項功課,輪車、團進團出....請參見原文
團進團出有做到,但後半段輪車還是破功。騎乘距離很長,大家都累了。
幾項心得,做為下次騎車的功課。

邀請勇腳一起騎車
為了要跟上,會比自己騎的強度要高,這樣練習的成果也較大。
不勉強,不期望下次就能跟上,但一次比一次跟得久。

這次跟著勇腳一起騎觀察到幾件事:
踏頻很高,超過90次/秒。
輪車時很積極,領騎者不是靠右慢下來,是第二人主動上前接替位置。
領騎時間較短,三人約10秒左右。

愛迪生說 : 天才是一分的天份,加上九十九分的後天努力。
沒有1分的天份,99分的後天努力也無法成為天才。
努力與達成目標的比例也沒有關係,不是你努力99分就會達到99%。1分天分可能就有80%了。
騎車天分佔了很大的比例,跟不上不需要有挫折感。



不要騎那麼遠了
173KM是Corey單日最遠里程數。距離太長需要在中午騎車,烈日是Corey的罩門,氣溫高就軟掉了。
下次規劃100KM以內,4小時以內往返。
距離短,強度可以拉高。



縮短騎乘時間,增加休息次數
強度拉高,保持在35接近40km/h,把均速提高。這樣一來可以一小時休息5~10分鐘。
讓騎車的時候都是努力的騎,讓回程也能保持強度,不要越騎越慢。



跟上,心態>技巧>體力
高迴轉用心肺來騎會比靠肌力大力踩要來得 "快" 、"久"
只要能黏在後面就可以更輕鬆,放棄只會騎得更累。
如果靠肌力騎,40km/h 時速維持不了太久就掉隊了。



散熱
不要戴頭巾,用水壺往安全帽散熱孔澆水。
頭部耗能多,散熱不易,澆水散熱有助體能維持。



鋼管車好像不錯
大任這次騎銅焊雷諾525鋼管車,看來效率提高了,平路車重不是太大的問題。
Corey試騎時,也發現鋼管Q、有彈性的特性,似乎值得一敗。



中秋節過後再來約騎。這次要約到阿琦跟Oracle來幫忙破風,讓Corey這肉腳騎得快一點、強度高一點。

Selle Success RTM 成功牌坐墊

2009/11/6 更新

Corey寫信給成功坐墊的業務部門,詢問這樣的使用狀況是否正常,成功坐墊的蕭先生沒問原因,寄來新的RTM皮質鈦弓坐墊。


形狀大小跟原本的一模一樣,但是蒙皮是皮質,座弓為鈦弓。
兩張座墊合照,損壞的坐墊要寄還給成功蕭先生。



該給成功坐墊讚賞一下,雖然代理商昇陽以專業的技術用電話就可以判斷是Corey這老小子人為損壞,但成功坐墊的蕭先生還是給了Corey再一次使用selle success坐墊的機會,謝謝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到一年前,當時為了搭配車手帶的顏色,Corey
在熟識的店家買了昇陽代理的Selle Success RTM 成功牌坐墊(座墊 ? 座椅? )。

(別人都是車手帶搭配車子,只有Corey這個笨蛋買坐墊搭配車手帶)



看上她有幾個原因:
黃色,這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輕,還算蠻輕的。
外觀,個人覺得雖稱不上好看,但也不會醜。

用了之後發現有幾項優點 :
身體狀況好的時候還不錯坐,有很多位置可以坐,算是舒適。
還真的蠻輕的。
踩踏時穩定性很不錯。

但伴隨了幾項稱不上缺點的特性 :
容易髒,手只要摸上去就髒了,不是合成皮,類似布料的材質,髒汙無法清理。
磨損,如下圖,一開始類似布料的材質開始破損,這時候就會開始刮褲子。
如果你繼續再使用她,她就會將你的車褲勾紗。


Corey不但繼續用,還用到類似布料的材質整個翻起來,用到把車褲磨壞了。
翻起來後,Corey這笨蛋還嘗試用膠黏回,黏完後還繼續騎.....騎到表皮掀起一大塊,變成下圖這樣。

Corey這頑固不靈的老頭終於覺醒....ㄟ! 不是還在保固內嗎?
去車店問問,老闆娘熱心的打電話去昇陽問。

滿心的期待得到的答案是 : 人為損壞,不與保固。

Corey完全同意昇陽的回答,也完全接受,也不會存著任何越舉幻想了。
這坐墊只要坐上去踩,就是"人為",所以會損壞一定是人為的。
除了坐上騎車外,Corey也沒對她做過什麼事,雖然抱著很大的懷疑,也只能相信昇陽的專業。
車褲比坐墊要貴,就Corey白癡才會繼續使用,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狀況,應該要馬上停止使用,就算在半路也應該下車牽回家,不然會讓人誤認是坐墊磨損車褲。。

Corey對於這坐墊是自己弄壞的完全承認。車褲破損也是不當使用所造成,沒有藉口。


Corey這笨蛋還是不死心,把掀起來部分割掉,再繼續騎.....又一件車褲半毀。

好貴的代價,終於....再見了 ! Selle Success RTM 成功牌


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

再見了 ! 最新的壹點零


2008年2月,最新的壹點零是我第一台公路車。
一開始不太會騎,技巧不好、體力也很差、每天還抽一包菸。
他就像"黃金梅利號"是戴草帽魯夫一夥人的夥伴一樣,帶著我一起去旅行。
這一年8個月的時間,從一開始的五福圳、鰲峰山,到後來的大雪山、阿里山、塔塔加....好多地方。

黃金梅利號撐著最後一口氣把草帽小子一夥人從司法島救出,最後以火葬沈船完成她的任務。
而我....竟然....賣掉他了。


自從我有了新歡"太危險",最新的壹點零就沒再騎過了。
他應該要馳行在公路上,不應該棄置角落。

我用洗碗精洗去油漬及沙塵、拆解上油、上蠟推光、潤滑調整。
我把他換了一些零件,調整好變速、煞車、輪組。


各部位乾淨清潔。

龍頭上還有一個孔雀飾板。


放上露天拍賣,替他找一個有緣人。
由於我要求要清水鎮面交,看的人多,問的人少。
於是我放上移動零壹的市集,並有點開玩笑的推出"無車日"優惠。凡坐火車來清水,騎回家距離超過150KM者,補貼車資及補給品1500元,等於是破天荒的超低價12000元出售。

消息快速在網友傳開,隔天有車友從桃園坐火車來了.....

整裝完畢,準備出發 !


早上,我仔細的再把他擦一次,很亮、很好看。
車友臨走前,我有點捨不得,但留著我又不會再騎他了。

會不怕麻煩坐車來,而且還要騎回去......車友應該是愛騎車的人。
希望車友會騎著他四處去旅行,兩個成為好的夥伴。

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

代發訊息 : Derek約騎南寮漁港


Derek約騎南寮漁港,我替他代發訊息。

日期 : 9/26 上午6:30出發
集合地點 : 清水鎮中華路鰲峰路口7-11 ,清峰門市。
地點 : 清水 <==>南寮漁港
距離 : 單程 86.6 公里
爬升 : 總爬升220公尺 ,都是平路,還有一些快速道路引道的爬坡。
估計花費時間 : 10小時 ,16:30前回到清水。

報名請留言或是直接與大任聯絡。
不報名也行,準時出現集合點就可以。


Bike route 306881 - powered by Bikemap



以下是Corey的碎碎唸,可以忽略不看




總里程將會超過170KM,馬錶的數字可能會看到180KM。
午餐及中途小休息補水停紅綠燈的時間估計為2小時,預計騎8小時,均速22km/h。
這代表一路上時速要騎30km/h,如果落隊一個人騎將會很累。

Corey自從宇老大滿貫回來之後,就不想騎上坡了。
為何 ?
因為Corey認為公路車騎平路是基本功,目前平路騎得很差,應該先把基礎打好再來談進階的上坡。可以說是 "砍掉重練"。

Corey自己希望此次行程能夠練習的功課 :

1.團進團出 : 每次約騎有車友掉隊時Corey都覺得非常對不起他,當Corey自己掉隊時也覺得很落寞。朋友們的體力有差異,但不代表不可以一起騎。只要能夠維持隊形,將體力較差的朋友安插在風阻最低的位置,照樣可以一同進退。體力好的朋友維持穩定的速度領騎,體力差的朋友要專心緊跟前車降低風阻。希望這一次到最後還能維持一個集團回清水,大家都能玩得非常高興。
這2次騎車,到了回程後段時都分散了,這時是最累的時候,更需要團隊合作。

2.領騎 : 要維持穩定的速度,不要加速。踩踏不要停止,要善用變速。當下坡時可以變重檔速度快一點,緩坡時變輕檔速度慢一點。維持一定的強度,而不是一定的速度。
長上坡或是長下坡時集團間距拉大,各自依體力及路況騎乘,到平路時再集結輪車。
眼光放遠,注意挑選路線,看看障礙物遠遠的就開始變更路線閃避,並用手指出障礙物。
不要停止踩踏,不要突然亂閃人孔,保持直線前進,車子不要晃來晃去。

3.跟車 : 專心跟著前車,距離約一個車輪,不用跟太進,但也別太遠。
雖然相信前車會有穩定的速度保持直線前進,但也別太大意。眼光放在前車之前,注意路況變化。跟車風阻小,可以跟前車有一樣的踩踏速度,或是用重一點的檔位降低轉速。不要踩幾下休息幾下,這樣跟前車的距離會忽進忽遠,速度乎快忽慢,這樣除了不會比較輕鬆之外,跟在後面的人會很痛苦。勤於變速,使用適合的檔位,維持一直踩踏不要停,用轉速來控制速度。
跟不上時要出聲,請大家慢一點配合我的速度,如果誰有餘力請推我一把。

4.呼吸 : 維持長而深的呼吸。吐氣時縮小腹把氣吐完,吸氣時會自然進氣,這是較有效率的腹式呼吸法。

5.休息 : 一小時左右要小休息,2小時要進7-11補充食物水分。
維持一定的強度,有操到但不操超,有體力就領騎久一點,而不是獨噴拉速度。
這樣均速比較快,也騎得比較輕鬆,免得速度慢又騎很久。


Corey騎車沒有課表,希望可以慢慢的越騎越好,可以騎到老。
等練到平路可以用40km/h巡航,均速30km/h 時再來練上坡吧!

補充 :
路途遙遠,為了團進團出必須要維持集團的緊密度,輪車是必要的方式。
輪車有很多種方式,可以是合作,可以是幫助,可以是競爭,也可以是攻擊。

假設你在領騎時控制速度,乎快忽慢,或是突然加速迫使跟隨者跟上,這些都會消耗跟隨者的體力,幾次之後就可以趁機甩掉他們。
或是你覺得集團太大,跟幾個人合作將速度拉高,用高速甩掉一些人。
或是在集團中刻意製造些間隙,領騎時速度不一....想盡辦法消耗對手體力。

上述的方法不會出現在合作/幫助模式下的集團。
此次南寮之行先以最基本的合作幫助模式進行,希望大家都可以輕鬆騎完。


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

練習型跑鞋

Corey 先前有兩雙慢跑鞋,定價都在三千元左右,但是都是換季特價的時候買的,折扣很多,買價約千元出頭(Corey專挑便宜貨,只在outlet買東西,小氣鬼)。一雙是愛迪達二級輕量練習/比賽鞋,另一雙是紐巴倫的比賽鞋。
那時還沒開始跑步,就當作是日常穿著,走路、散步、逛街兩雙輪流穿。(當時根本不知道買的是什麼鞋,就是挑便宜買,練習鞋早就被行家挑走了,就Corey這笨蛋買比賽鞋。)
覺得很輕、很透氣、很好穿。

一開始跑步時穿愛迪達,跑沒幾次,鞋底腳掌外側磨壞了。(其實原本就快要壞了)
換比較新的紐巴倫,跑沒50公里,鞋底又磨出不同的顏色,而且膝蓋外側會痛。
有腳踏車運動的經驗後,我很快的就發現不對勁,一定有哪裡弄錯了。(這講得很忠肯,如果運動時覺得會痛,一定哪裡有問題。no pain no gain 是專業教練在旁邊喊的口號,初學者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,不要搞錯了,以為愈痛愈有訓練效果)

看些慢跑書及網路搜尋後,確定元兇就是鞋子。
腳沾濕踏在水泥地上,留下的印子可以顯示出你的腳型。
我想買美津濃的鞋子(亞瑟士的鞋型分類更詳細,但是好貴,美津濃評價還不錯,主要是價格平一些),在官網上找到的資訊如下圖 :

我是高足弓,而且會外翻。適合一般型或是支撐型的鞋子。
(淑娟是低足弓,會內翻。適合支撐型或控制型的鞋子。)
由於沒有經驗,所以我選擇先試試看一般型。


接下來要挑型號。大略可以分成 :練習型,練習/比賽兩用,比賽型。
練習型的底比較厚,軟,重,耐磨,壽命長,可以穿很久,保護膝蓋,比較便宜。
比賽型的鞋底薄,硬,輕,不耐磨,跑個幾次比賽就要換,貴,因為彈性較好對膝蓋受力大容易受傷。
練習/比賽型介於兩者中間,可以視為預算較低的比賽鞋,其實並不適合練習。

由於有點年紀了,練習就選最保護膝蓋的 Wave Ultima




我懶得去台中買,詢好價後就在清水鎮一家頗有名氣、老字號的運動用品店,是美津濃的經銷商。(清水人都知道是哪一間)
一進店,我就要求看型錄,老闆娘碎碎唸 "型錄上不一定有",但還是翻出來。(這幾年Corey現在的耐性好一點了,以前碰到這種態度會半句話不吭就走了,現在則會耐住性子笑著麻煩她拿出來給我參考)
型錄只有照片及型號、價錢。沒有產品分類及特性。(型錄沒有鞋型的分類,店家連型錄都沒再看了,有可能會知道什麼一般型高足弓的差別嗎 ? 當然不會知道,店家賣的是產品,賺的是價差,想要專業及服務那就來錯地方了,百貨公司專櫃也好不到哪去,但是銷售員年輕漂亮多了。)
沒關係,我有做功課,指明要 Wave Ultima。幸運的,有存貨,價格差距剛好是油錢。順利的買到了。(進店前,我完全沒有指望店家會有任何專業的推薦,更不敢奢求店家會了解他們所販賣的產品,必須自己搞清楚要什麼)

跑了幾次,嗯,果然膝蓋不會痛了。比較軟,吸震,彈性較差,感覺速度較慢,又重。
重點是,這才符合我的需求。

比賽用的鞋子運用了高科技所研發的材料製作,講求輕量,效率。設計者假設使用者也是專業的跑者。
價格比較貴是當然的,但是,有比較好嗎 ?

比賽用的鞋子不講究壽命,因為壽命通常與輕量、效率牴觸。可以撐過幾次比賽就足夠了。
比較高級的比賽鞋有比較耐用嗎 ?

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"沒有"
用沒幾次就壞的東西可以稱作是高級、好 而且貴得有道理嗎?
可以的。端看使用者的用途。

比賽用的鞋子等級較高,比較貴,壽命短,容易壞,不舒適,重量輕。
練習用的鞋子等級較低,較便宜,耐操耐磨,舒適,比較重,保護膝蓋不受傷。

像Corey這種初學肉腳穿了比賽鞋就差點膝蓋受傷了。(這是Corey自不量力,不能怪鞋子)
不過.....這次買練習鞋折扣不夠多,算起來比較貴。


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11速的頂級鏈條爬幾次上坡就踩斷了。這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。
11速頂級的鏈條強度及壽命不會是頂級,只有價格、科技是頂級。

確認需求,符合需求就好。

再補充說明我的看法 :

需求 ,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三者平衡下的結果。
所以就算兩個人目的相同,所決定出來的需求也未必相同。

以騎單車為例,目的是運動、好玩、休閒。一台捷安特通勤車可以符合需求,三五萬元的單車也符合需求,十萬元的單車也符合需求,就算在車上鑲鑽石也符合需求。

移動零壹單車板上有人PO了一台競賽等級的公路車,光是輪組就要價10萬,就有人酸車主太肥。
這就不對了,人家有錢關卿底事,太肥又是吃了你的便當嗎 ?
車主PO文也沒有酸騎通勤車的車友,只是展示自己需求的成果。

又有人騎通勤車去參加活動,還酸說巴過幾千萬的腳踏車。
這就不對了,別人依自己的需求買車,依自己的能力騎車,你自己也是這樣的,也沒人說你不入流。
騎在你後面就中槍,怎麼沒想想看有好幾億元遠遠巴過你勒!

選擇自己的需求,也應該要尊重別人的需求。


再補充 :
需求 ,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三者平衡下的結果。
所以就算兩個人目的相同,所決定出來的需求也未必相同。
決定出來的需求看似相同,但兩人的目的未必相同。
每一個需求都是唯一的。

入門最受青睞的捷安特TCR鋁合金公路車,購買者眾多,滿街都是。
這些人的決定都一樣,但是慾望、需要、財力都不一樣。
有人拿零用錢的零頭來買,有些人則存了好幾個月。
有人挑選適合的尺寸,以競賽的大落差為設定,每天辛苦練車。
有人挑大一號,只為縮短落差。想要輕鬆騎,卻選擇競賽車架。
有人道聽塗說隨便買,有人做足功課細心比較。
有人當臻品細心呵護,有人則當成練習車猛操。







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

試車 "太危險"


騎單車爬山是很孤獨的。
像我這種鄉民,爬坡就只能自己一個人慢慢龜,爬一段路後大家在集合點休息。
或是一個人去鐵占山爬坡,騎個2趟就腿軟。
當大家熱烈討論武嶺挑戰賽時,我卻興趣缺缺。
騎車對我來說不曾是個挑戰,"挑戰自己"這句話從來無法理解。

我想要跟大家一起騎車,有著相同的目標的一夥人一起團騎。
有這想法已有一段時間了,但沒有去參加過車團。
離我最近,也歡迎初學者的是高鐵肉腳團,集合點在烏日,每星期三晚上。我只能假日晨騎,夜騎會有家庭成員的抱怨。
還有離得很遠的在大里、太平,這些團不僅時間距離無法配合,強度也跟不上。

這些因素或許是我覺得騎車無趣、失去熱情的原因。

原本預想我會有一台戰馬可以參加團騎訓練及比賽,失去熱情後.........就把零件消耗光隨便組一台吧! 就當作是我騎車日子的最後里程碑。

以上是引子 (前言、引言、廢話 ?)
正文開始

大任約騎車,星期日,早上6:30在遨風單車館前集合。就當是試車吧 !

我準時到,但是沒有半個人,直覺不可能,就算其他人會晚到,政國絕對會提早到。我沒有確定參加,所以人到齊可能會提早出發。打了幾個電話,幸好大頭接電話了,他們剛到西濱,請他們騎慢一點等我,ITT 11分鐘後在大甲溪橋前追到。好喘。

邊騎邊聊,Oracle說他訂了一台捷安特 TCR SL2,聽到時稍微受到一點驚嚇。
上個月他還問我: "貴的車騎起來有差嗎 ? 我這台TCR2 兩萬三就很好騎了"
TCR SL2 的零頭剛好可以買一台TCR2,人的想法千變萬化,一個月的時間就有如此大的轉變。

招呼打完後請Oracle在前面帶速度,一開始帶30km/h,慢慢加到35km/h。
逆風,大家跟得緊一點。到通霄時轉台一線,變換為2列隊型做履帶式的輪車。
雖然是跟大家第一次輪車,但是已稍有模樣,可以拉到37km/h,下次就會更好。
團進團出,一夥人順利到達好望角,蘇建臻也從130慈濟茶園騎過來。
回程到通霄這段路由蘇建臻在前面拉速度,很快又很爽快。

後半段路大家都累了,頂著大太陽拖回清水。
我曬昏了,沒有力氣再維持隊形及破風領騎。
這下次要改進,越累的時候更需要隊友的協助。

11點,在遨風單車單車館,老闆阿樺請喝可樂及海尼根。謝謝招待。
阿樺今天速度不慢,一路緊跟都沒有脫隊。平路是他的強項。

在車店稍做休息,大家的話題圍繞在Oracle身上。
大家交互的問他武嶺是如何騎到4小時,TCR SL2的配件....等等,並鼓勵他去參加公路車團練。
前一陣子在移動零壹的單車板上有人問台中的公路車團練,推薦的是"高鐵肉腳團"

結語
"太危險"試車有何心得 ?
我其實也不太確定,感覺趴一點,輕快一點,2盤效率好一點。
多騎幾次,跟舊車輪流騎比較後再來說說看吧!



新車嗎 ? 是新車架,太危險,環-競賽


跟德國人麥可騎去好望角那天,在車店裡,我跟大任說: 我不想騎上坡了,想要騎平路。
回到家想了想,不太確定為什麼會講出這樣的話。
只是感覺自己平路騎得很差,速度很慢,騎得很煩,沒有熱情了。

星期日整理車子時,翻出庫存的零件,有新有舊。
新的是打算用來改裝"最新的壹點零",舊的是從車上汰換下來。
想了幾天,星期三去阿樺店裡買了車架、前變、煞變把組了這台車。

車架品牌 : 太危險
車架型號 : 環-競賽
車架尺寸 : 立管52,有效上管53.5。其他數據沒量,也找不到資料。
坐墊把手落差 : 8.5cm
重量 : 9.2~9.3Kg (含卡踏)

(車子擺錯方向,車頭應該朝右,把大盤show出來)

台灣代工6061鋁車架,52是最小的尺寸,壓縮不大,幾乎是水平車架。
後下叉較短,後上叉很直。看起來就很會跑,如其名tour comp,此車架是競賽設計。

這台原是拍賣成車,阿樺買來殺肉,值錢的零件剝光後,這車架就晾在車店一角。
當初看時覺得塗裝真是醜爆了,焊接處也很粗糙,烤漆也坑坑疤疤,唯一覺得不錯的就是尺寸何很適合我的身材,競賽式的幾何設計也符合我的需求。

原廠網站看裡來是個大賣場,感覺跟迪X儂的性質類似。規格詳列零件型號,歐洲各國運費也清清楚楚,但是就是沒有車架設計幾何數據。這車最新的年份是2006年,至少庫存三年。上次德國人麥可來車店時還形容這是 "Cheap bike"。

到底是怎麼想的,為什麼會去買這車架?
對騎車有點厭煩了,看到庫存零件想替他們找出路,我自己也說不清楚........